公共服务_天津市气象局
  • 手机版

  • APP

首页> 公共服务
市局启动秋收秋种气象服务 精细化预报助力秋粮颗粒归仓
发布时间: 2020-09-15

9月15日,天津市气象局正式启动2020年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工作,并发布首期农业气象专题报告,对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秋收进度、前期气象条件、未来天气对秋收秋种影响等给出分析建议。今年,天津的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将持续至10月31日。

目前,正值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天津气象部门组织气象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秋粮作物生长情况,了解当前气象服务需求,围绕农户关心的低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开展基于影响的预报和评估,为秋粮作物提升产量、科学安排收播时间等提供气象依据。

今年,天津市气象局更加注重秋收秋种气象服务精细化程度,加强市-区两级气象服务联动。市气象局高效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空间分辨率精细到5公里的农用天气预报产品和天津市局精细到1公里的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玉米、水稻、棉花等不同种类农作物的不同收获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各区气象局依据农业生产区划,将针对不同农作物的服务信息,通过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途径向农业用户精准靶向发布,结合对秋粮作物春夏两季持续观测的情况,详细分析前期气象条件的影响,并结合未来天气发展趋势给出提高产量的意见建议。

为提升秋收秋种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市气象局与市农业农村委加强合作联动,组成气象农业专家团队,建立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微信服务群组,向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提供点对点气象服务,助力农业生产者抢抓好天气开展秋收,避免灾害性天气影响,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助力天津80万亩优质“小站稻”实现丰收,市气象局在天津水稻主产区宝坻区黄庄乡选取3块处于抽穗期的稻田,利用无人机低空拍摄稻穗影像,进而开展水稻抽穗期图像识别试验工作,首次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应用到大面积水稻产量预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手段建立识别模型,自动获取水稻长势长相,从而开展大面积水稻产量预测,提升产量预报准确率。同时,市气象局还进一步拓展秋收秋种气象服务途径,利用电子邮箱、短信等传统手段和“天津农气”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农业气象信息,科学指导秋收秋种农事生产活动。(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