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闻_天津市气象局
  • 手机版

  • APP

首页> 气象要闻
“定制化”气象服务为菇农撑起“致富伞”——天津市蓟州区气象局护航食用菌产业发展小记
发布时间: 2020-03-31

近日,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47岁的种植户刘海刚,望着自家大棚里种植的白灵菇,喜不自胜,因为这些白灵菇为家里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据了解,蓟州区作为天津的唯一山区,以山蘑菇、野生蘑菇、山菜为主的野山珍是其独有的特色农产品,其中以白灵菇为代表的食用菌是蓟州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撑。

为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蓟州区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在出头岭镇发展食用菌生产面积达6000亩,建有温室大棚3000多个,年产量达5万吨,占天津市食用菌年产量的近一半,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现代食用菌产业大规模设施生产的服务需求,蓟州区气象局专门为食用菌生长开辟“私人订制”的气象服务。

开展科学实验,提升食用菌气象服务内涵

自2018年11月开始,蓟州区气象局以该区食用菌主要品种白灵菇为重点对象,在出头岭镇设立了观测实验基地,对其发菌期、后熟期、催蕾期、出菇期等各个生长发育期开展气象条件观测,并结合其不同生长发育期特点开展适宜气象条件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一套食用菌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指标,为指导菇农对食用菌培育过程中温室通风时间等生产操作提供精细化的理论依据。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或减少灾害性天气对食用菌种植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蓟州区气象局于2019年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在出头岭镇的食用菌种植示范点建立4套六要素自动观测站,加强实况监测,搜集相关数据,进一步研究气象条件对食用菌不同生长过程的影响,从而提升食用菌产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刚开始搞大棚种植时,每天早、中、晚都要进棚去盯温度计。大多是时候是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进行粗放式的管理,缺乏针对性指导。”蓟州区中亿建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戴建良回忆说,“如今,气象局将气象站搬进了大棚,我们可以从手机上随时随地掌握棚内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科学调控棚内小气候条件,使食用菌生产和管理的方法更科学有效。”

提供“定制化”服务,促食用菌产业精细化管理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蓟州区食用菌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对直通式、智能化的气象服务提出迫切需求。为此,蓟州区气象局为食用菌提供精准靶向服务。蓟州区气象局减灾科科长金海东说:“我们拟依托市局开发的微信为农服务平台,将前期观测实验得出的食用菌气象指标集和棚内气象要素预报模型导入平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制作食用菌气象专报服务产品供农户查看。同时建立了“新型农业气象服务”微信群组,结合天气变化每日通过微信群组为生产企业定向发布气象服务快报,预报未来天气,针对食用菌不同发育期提出相关农事生产建议。

此外,蓟州区与市气候中心加强合作,通过市气候中心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微农服”模块,上传小气候站的监测数据,方便农业生产者随时随地掌握食用菌的生产环境的气温、湿度、光照等气象要素实况,如若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助力生产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大大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管理水平。

今年2月13日,蓟州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中亿建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食用菌种植大户均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气象部门的专属服务信息,提前采取了加盖棉被等应对措施,成功减轻低温冻害对大棚食用菌生长的影响,有效减少了经济损失。

蓟州区气象局局长张殿江说:“初春时期易出现寒潮天气,这是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雨雪、大风的农业气象灾害,对食用菌的生长极为不利。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的方式,广泛发布气象信息,助力菇农增收。”

区气象局不仅通过微信群组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还利用短信、微博、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多渠道,提前发布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提醒该基地126个食用菌种植农户做好防范措施,实现该种植基地预报预警的全覆盖。

食用菌种植大户张国兰说:“每年的早春是羊肚菌发菌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期间遭受寒潮天气,这些菌菇便会成片死掉,没死的也会严重影响品质,如今多亏了气象部门全方位的气象信息,让我们有足够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才免遭损失。”

深入开展局校合作,为食用菌特色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为提升气象服务能力,2019年6月,蓟州区气象局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发展直通式、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为主要内容,加强科研合作、推进技术攻关、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特别是针对食用菌特色农产品气象预报提供数据、理论等多方面支持,并共同推进食用菌气象指标体系建设以及食用菌气候品质认证工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好气象“参谋”。

目前,双方以统计模型、机器学习结合的方式,初步构建了食用菌棚室内、外气象要素和长势预报模型,形成了气象预报与市场行情的关联,可更加精准地对食用菌培育进行指导。

未来,双方还将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气象观测站,融合多种网络传输模式,开展关键气象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与管理,为食用菌培育的科学管理、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进一步发挥气象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让菇农不再“靠天收”,为食用菌产业撑起“致富伞”。(郭玲 刘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