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APP
12月5日,由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与市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建立的北极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系统正式进入业务化试运行。
该模式系统基于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气候研究中心开发的专门用于极地天气研究和预报的 Polar-WRF 4.3.3版本模型框架,采用 GFS大气数据与全球海-冰模拟和同化系统的海冰数据集进行驱动。该模式系统采用单层无嵌套方案,模拟覆盖范围包括整个北极航行区,空间分辨率30公里,时间分辨率1小时,其预报时效为 84 小时。目前,该模式系统部署于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三号大型服务器上,单次运行时间约为3-4小时,每日7时30分前输出未来三天逐小时的北极大气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可输出的产品数据涵盖北极地区高空温压湿风环流形势场、海面 10 米风场、能见度、海冰面积以及海冰厚度等预报产品。
北极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系统更全面地考虑了海冰性质参数,可以更好地预报环北极陆地以及北冰洋等地区的天气现象变化。该模型系统中的大气模式参数可随输入的北极区域海冰驱动数据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除通过输入下垫面条件立判断有无海冰外,还可指定下垫面的海冰厚度,较以往大气模式设置的北极区域海冰固定值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截至目前,该模式系统已测试完毕,正式进入业务化试运行,后续将为北极航道气象服务提供更多产品服务,为保障冰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提供支撑。(胡田田 郭玲)